伴随着考试的尾声,面对成绩、择校以及未来不确定的生活和学习,很多孩子在假期容易出现生活作息不规律、网络过度使用、抑郁、焦虑以及亲子关系冲突等常见的情绪行为问题,常常令家长伤透脑筋,直呼“与孩子斗智斗勇,假期更不轻松!”
另外,家长普遍关心如何让孩子利用好假期“缓冲带”,既能充实孩子的生活,增加社会实践,也能为孩子作好学业规划,为高中阶段的学习作好准备。那么,孩子中考后容易出现的心理情绪问题有哪些?
作息安排太“放纵”
进入了中考后的假期,孩子们终于不用再朝九晚五地学习做题,心理上往往会变得放松些,但作息上可能太“放纵”。比如,有些孩子过度使用电子产品(打游戏、看电视剧等)、熬夜上网;早晨起不来,赖床到中午,甚至“葛优躺”一整天。
过度使用电子产品会损害孩子的睡眠质量,干扰孩子的生物钟,使孩子晚上睡不好,白天没精神。研究表明,对正处于快速生长发育阶段的青少年来说,睡眠剥夺、生物节律紊乱会损害脑功能,导致青少年出现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以及抑郁、焦虑、行为冲动等情绪行为问题,不利于身心健康与学业发展。同时,无限制地使用电子产品可能会导致孩子的视力下降,造成头疼、无力、懒散等躯体症状。更令人担心的是,如果一旦养成不好的习惯,还会增加网络成瘾的风险,这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和学业的损害会更大。
情绪不良问题增多
在等待中考出分的日子,孩子可能会担心考试成绩,表现为焦躁不安。伴随着这些焦虑情绪,孩子还可能出现失眠、不思饮食、体重明显改变、情绪低落、郁郁寡欢、交流减少等。出了分之后,如果考分不理想,孩子的自尊心可能会受到打击,产生对未来的无望感或者对自己能力的怀疑否认。
即便是在考分理想的情况下,选择哪个学校?能否成功入选?进入高中后自己在学习和人际关系上能否适应?这些不确定性也常常会引发孩子紧张不安的情绪。
青春“迷茫”无处安放
考试结束了,暂时没有了学校紧张的学习氛围,也少了老师和家长的督促管理,许多孩子可能一时失去了之前奋斗的目标,发现暑假里不知道做些什么了。而这种迷茫、空落和无方向感可能会使孩子陷入对未来生活、学习以及人生意义的思考旋涡。同时,离开了原先熟悉的初中校园,一些孩子还可能面临毕业离别的不舍与伤感。
那么,中考后的暑期该如何进行合理安排,做好心理调适,更好地促进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1.鼓励孩子制订暑期计划,并有目标地去执行。
计划表可以不用精准到每分钟,但可以列出每天的大致安排,确保孩子保持规律的作息,与平时作息的差别不宜过大。避免过度使用电子产品,每天控制在2小时以内,试着培养兴趣爱好,增加体育活动、团体活动等,增加生活的意义感和获得感。让孩子在有限的放松时间里拓展技能同时享受其中,也为未来的人生添上美丽的一笔。
2.保障充分的睡眠。
根据教育部发布的“睡眠令”,初中生的睡眠每日应达到9小时,而高中生应达到8小时。家长应该鼓励孩子尽量保持良好的睡眠和作息习惯,不能考试后太“放纵”。适当控制电子屏幕暴露时间,过多电子屏幕的使用和蓝光暴露可能会影响褪黑素的分泌,干扰孩子的生物钟节律和睡眠。
3.给孩子创造机会,鼓励孩子多参加同伴集体活动。
孩子如果想学弹吉他,可以找个同龄的伙伴,一起练习交流,丰富充实暑期,并满足离开学校后的社交需求。此外,打篮球、踢足球、骑行等也很受青少年的喜爱。
4.多鼓励孩子,肯定孩子的努力和成长。
多与孩子进行平等交流,尝试理解和支持孩子。提高孩子的自信心,让他意识到哪怕考试成绩不理想,未来可期,立足当下,一点点取得进步。
5.及时识别和发现孩子的情绪行为问题。
如果孩子存在焦虑、抑郁的情绪,宜疏不宜堵。一方面要表示理解,允许并鼓励孩子的情绪合理表达;另一方面要引导孩子进行疏导与放松。而对于孩子多动、冲动、过度使用网络等行为问题,要提前确定清晰的规则,坚持一致使用,并通过系统的行为管理,强化塑造积极的适应行为。尤其重要的是,家长要调整好自己的情绪状态,做好榜样,并及时寻求专业帮助,避免问题累积和恶化,更好地支持孩子的健康和发展,更加平稳地迎接高中生活。
最后,初中升高中不仅是孩子学业发展的重要阶段,更是进入青春期后孩子生理、心理与神经发育迅速变化的重要阶段,孩子慢慢地学习独立,获得更多自主性,实现自我统一性,奠定未来健康和发展的基石。
责任编辑:焦倩
举报电话:0792-2781222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