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更好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新时代党的中心任务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总书记在《求是》杂志发表署名文章《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处理好若干重大关系》,其中之一就是效率和公平的关系,目标是“既要创造比资本主义更高的效率,又要更有效地维护社会公平,更好实现效率与公平相兼顾、相促进、相统一”。高度重视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在做大“蛋糕”的同时分好“蛋糕”,是我们党带领人民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一条重要经验。

更好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是时代发展必然

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对于实现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至关重要。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我们党根据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变化以及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始终在发展中追求效率和公平的动态平衡。所谓平衡,是指始终保持效率和公平的相对平衡,不可偏废。所谓动态,就是要根据不同发展阶段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动态调整效率和公平的权重。

在改革开放初期,在当时社会生产力相当落后的大背景下,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因此在兼顾效率和公平时相对更加关注效率,允许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充分释放发展经济的活力。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经济规模的快速上升,我国已经具备更好促进公平的经济基础,开始更加关注公平,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之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不平衡”包含很多方面,其中之一就是居民收入差距水平较高。改革开放以来,在收入高速增长的同时,我国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一直呈上升趋势,并在2008年达到了峰值0.491,从2008年开始有所下降,2021年为0.468,但绝对值依然较高。“不充分”是指,虽然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社会生产力水平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但是人均收入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依然是不充分的,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既要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也要解决发展不充分问题,两者同等重要。兼顾效率和公平,通过提高效率促进高质量发展,通过维护公平实现地区、城乡、群体的平衡发展,是解决当前社会主要矛盾的必然要求。

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效率和公平相互促进、内在统一

效率和公平一直是经济学中最为重要的两大话题。在一定程度上,效率和公平存在替代关系,过度追求效率可能会有损公平,而分配不公又会反过来影响效率。发达国家在发展早期都实行自由放任、鼓励竞争、追求效率的经济制度,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使生产效率迅速提高。但是这种制度导致劳动者报酬被压低,是对劳动者的剥夺,导致收入差距扩大和社会两极分化,形成了尖锐的社会矛盾。同时也导致社会消费能力不足,不断出现生产过剩、需求不足的经济危机,只能通过强制破坏一部分生产能力来使供给和需求达到再平衡。为了解决这种矛盾,发达国家不得不进行制度改良。一方面诞生了凯恩斯的国家干预理论,通过宽松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解决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通过提高工人工资水平以及推行社会保障和福利制度来改善收入分配,缓和社会矛盾。

效率和公平也能够相互促进。虽然前文提到我国居民收入差距仍处于较高水平,但是根据我国学者的研究,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对我国总体居民收入差距影响很大,而城乡差距主要源于城乡二元分割,地区差距主要源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与我国作为发展中大国所具有的经济转型和幅员辽阔等特征密切相关。实际上,我国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始终关注公平问题,实现了快速发展与大规模减贫同步、经济转型与消除绝对贫困同步。党的十八大以来,经过8年持续奋斗,到2020年底,中国如期完成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之后,效率和公平更是内在统一的。要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必须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进入发达国家行列。从历史经验来看,拉美国家之所以在中等收入阶段的很长时间内陷入经济停滞,很大程度上与收入差距过大、贫富差距严重有关,经济效率低下导致收入差距扩大,而收入差距扩大导致社会不稳定并影响了经济效率。因此,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共同富裕的过程中,效率和公平是内在统一的。实现共同富裕,一方面要求坚持不懈地以发展为第一要务,通过提高效率推进高质量发展,做大蛋糕;另一方面要求解决收入分配差距问题,将居民收入差距缩小到合理水平,分好蛋糕。

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更好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更好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

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和开放发展的重点是解决发展不充分问题,实现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为实现共同富裕奠定经济基础。创新发展,就是要转变发展动力,坚持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从以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为代价、要素驱动和投资驱动的粗放型发展方式,转变为以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坚持绿色发展,才能解决我国面临的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和生态系统退化等十分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可持续发展。坚持开放发展,推动中国制造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不断向高端升级,实现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更好地利用国际市场资源,以对外开放带动发展。

协调发展和共享发展的重点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推进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我国发展不平衡表现在区域、城乡、群体等多个方面,如果不能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木桶效应就会愈加显现,一系列社会矛盾就会不断加深。协调发展通过解决城乡不平衡和地区不平衡问题,有助于实现更加平等的收入分配。而共享的发展理念就是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与共同富裕完全契合。

当然,发展不充分和发展不平衡是相互影响的。发展不平衡会阻碍进一步发展,发展不充分会加剧发展不平衡。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五大新发展理念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有机整体,可以全面解决发展不充分和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中等收入群体的扩大对于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拉动结构升级具有基础性作用。从总量上看,收入不平等会导致消费率下降和储蓄率上升,从而导致国内有效需求不足和供求总量失衡;从结构上看,收入不平等是消费不平等的最重要影响因素,大量低收入群体的存在,必然会影响消费升级和产业升级,加剧供求的结构失衡。因此,我国收入差距过大势必会加剧国内供求的总量失衡和结构失衡,从而影响国内大循环,同时也会恶化国内国际双循环。因此,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通过效率的提高更好地维护公平,通过维护公平打通经济循环的堵点,将更有利于构建新发展格局。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