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瑞金出发》是全国首部全景立体呈现、追溯瑞金时期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历史的纪录片。
“历史是一条奔流不息的长河,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大河如今已经奔流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一个瑞金的少年这样问道:我的家与北京天安门广场同在一个地理经度,这里曾经叫‘瑞京’,是新中国的摇篮,毛主席就是从我们瑞金开始当主席的。”这是纪录片《从瑞金出发》的开场词。
纪录片《从瑞金出发》总撰稿陈晋在25日召开的该片研讨会上表示,瑞金是一个历史性的坐标,我们把“从瑞金到北京”作为党的重要历史线索来看,是因为“从瑞金出发”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一次综合性的创新,是一次伟大的、全面的实践。
纪录片《从瑞金出发》是全国首部全景立体呈现、追溯瑞金时期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历史的纪录片,分为《东方欲晓》《土地之歌》《胜利之本》《金色起点》《光明求索》《经济命脉》《风气之先》《抗日号角》《出发 再出发》共9集,展现了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在中国共产党寻找革命新道路而进行的艰苦探索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掀起伟大的土地革命,粉碎反动派军事“围剿”,创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历史过程。生动反映了苏区社会在政治建设、社会治理、经济斗争、文化创造等方面取得的经验,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九一八事变”后立即为团结全国人民武装反抗日本侵略进行的奋斗,回答了为什么赣南、闽西会成为中央苏区?回答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伟大创造?也回答了苏区精神的历史内涵是什么?该片自去年8月1日在央视纪录频道、央视网、央视频同步播出后,受到广泛好评。
中广联合会纪录片委员会会长赵捷介绍,该片创作历时三年,累计行程超过两万公里,从查阅史料、调研论证,到实地取景、布局谋篇,片中有60%—70%的内容此前从未公开。譬如在故纸堆里找到的毛泽东当年的一篇散文与“中央苏区”命名的由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在瑞金建都与当时中共瑞金县委书记邓小平的联系;鲁迅所了解到的1930年第一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的实况……
他说:“从大历史中撷取细节和故事,将个体人生的轨迹与中央苏区历史溯源紧密贴合,是《从瑞金出发》文献记录价值的一大特色,改变了以往一些文献纪录片以编年体方式呈现历史时‘见事不见人’、只有全景没有细节的刻板印象。苏区精神的呈现由一段段鲜活的历史构筑而成,作品中大量引用了毛泽东、朱德、彭德怀等亲笔书写的文字记录,为历史的出处提供了翔实佐证。”
赵捷还表示,该片所采访的专家绝大多数都是事件发生地的当地党史专家,他们实际勘察和核实史实,专家的运用不再只是单纯叙述已知的史实,而是参与到影片中与观众一起寻根、追忆、解密,打开过去并不为我们所知的历史事实,因此在叙述历史的角度和方式上更具有史料价值,包含更丰厚的信息量,无形中提升了作品的学术价值。
陈晋说:“过去90年前的事,已经没有当事人了,最了解地貌、最了解环境、最了解原汁原味史料的,还要靠当地的专家。”
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胡智锋认为,将最基层的党史文献工作者作为采访对象实现了纪录片拍摄的突破。该片除了采访基层党史文献工作者,还有权威党史文献专家、地方电视台成熟的文献纪录片、国家级的制作团队等多家联合,打造了一个新的创作模式。
该片总导演、执行总撰稿徐海鹰透露,2019年12月,《求是》杂志刊发文章《中国共产党建设中央苏区红色政权的探索与实践》,该片总策划杜永胜敏锐地意识到这篇文章的理论新意,它突破了过去苏区史宣传中过于突出路线斗争而忽略建设探索的套路。有了这样的创新理论为先导,主创团队便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的内容方面下功夫。
他说,片中还以扎实的史料反映了党在“九一八事变”后吹响抗日号角的过程,全国各党派中,首先对日宣战的是中国共产党1932年4月15日在瑞金发布的“对日作战宣言”。其中很多细节是在日本的史料中发现的,这是首次在电视上传播展示。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副学部长何苏六表示,该片很好地回应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本色。中国共产党政权初期的经验、调查方法,一直延续至今。从回望这段历史中,我们找到了精神密码和理论源泉。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阅评组副组长陈真认为,纪录片除了追求真实性,更重要的是追求思想性,讲历史必须具备当下视角,温故必须知新。该片是反映党史的文献纪录片中教科书级的范本,是在坚持文献纪录片传统手法上不断创新的成功案例。
中国社科院世界传媒研究中心秘书长冷淞表示,该片以深扎的精神体现出强接地性、科研性、史料性的三者合一。通过白描手法对党史内容进行艺术的复刻和复现,片中有激烈的外部斗争和战争的冲突,同时也有大量的领袖心理描写,实现了外部斗争的惊涛骇浪和以领袖为中心的胸有成竹的双向奔赴。(栏目主编:樊江洪文字编辑:樊江洪)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