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红土评论|让文化和自然遗产在新时代熠熠生辉

评论员|傅玉萍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加强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深刻阐释“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等项目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重要意义和时代内涵,为加强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工作注入强大动力。

一撇一捺,书写汉字之古韵;一砖一瓦,建起长城亘古流芳;一腔一调,唱出国粹经典;一拳一脚,打出威风武姿。近年来,随着文化和自然遗产敞开门户、全民共享,中国青年对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和自然珍宝发自内心崇拜、从精神深处认同,传承中华文化基因更加自觉,民族自豪感显著增强。

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建立起真正的文化自信,需要为文化和自然遗产聚人气、扬锐气、焕生气,让文化和自然遗产在新时代熠熠生辉,并大踏步走向世界、走向未来,在传承中开启新篇章。

用“烟火温度”聚文化和自然遗产人气。宫廷墨宝珍存,奉百姓清赏;青史遗文面世,恍词客有灵。文化和自然遗产亟待在时代的版图上,找到专业化和大众化的完美契合点。例如,唤醒故宫的“掌门人”单霁翔、“敦煌的女儿”樊锦诗、“昆曲义工”白先勇,他们用实际行动为文化和自然遗产拂去历史尘封,让其以更加平易近人、青春生动的形象展现人前。想要让文化和自然遗产真正实现从“在那里”,变成“到心里”,应选择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推广开来,用“烟火温度”为文化和自然遗产聚人气。

用“传播热度”扬文化和自然遗产锐气。白先勇将《牡丹亭》改编成青春版《牡丹亭》,让年轻人爱上昆曲作品,引发全国乃至世界范围的昆曲热,这是当代艺术家的历史担当;学校因地制宜,把农民画、剪纸等传统民间艺术纳入校本课程,这是当代教育学者的历史担当;央视推出《百家讲坛》《中国诗词大会》等节目,让无数百姓走入传统文化的学术殿堂,这是当代媒体的历史担当。作为年轻干部,我们要带头做传播文化和自然遗产的“行动派”,本着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态度,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最大程度释放文化和自然遗产的综合效益,吸引更多人成为保护和发展文化和自然遗产的支持者、参与者,扬文化和自然遗产锐气。

用“创新高度”焕文化和自然遗产生气。历史与当下,人文和自然在时间长河中不断交汇融合。北京西城,泰安里保护利用焕发新生机;江苏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里裸眼3D体验项目带来运河文化全新生命力;江西景德镇,陶阳里历史文化街区引入非遗传承人向游客展示独特的手工制瓷技艺……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文化和自然遗产通过传承创新,焕发生机活力,这无一不启示着文化和自然遗产要乐于、敢于、善于“破圈”突围,在遵循自身规律的前提下吸收新的现代的审美元素和艺术观念,让文化和自然遗产既有辉煌的过去,更有闪光的现在。

文化和自然遗产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宝贵的财富。保护好文物和历史古迹不仅是政府的责任,也是每一位国民的共同担当。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更加丰富多彩的世界。

责任编辑:黄岚

举报电话:0792-2781222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