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习主席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华文明永续传承的战略高度,系统回答了有关文化传承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标志着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认识和把握上升到了新的高度,也为我们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军事文化提供了根本遵循。
坚守文化根脉
源浚者流长,根深者叶茂。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优秀传统军事文化中蕴含着维护统一、以武止戈、德法并用、知兵谋胜、精忠报国等军事思想,彰显出丰富的精神内涵和深厚的历史底蕴,是中国军事理论与实践不断创新发展的文化根脉。
一百多年来,我们党始终坚守文化根脉,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自人民军队创建之日起,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就自觉将马克思主义理论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军事文化沃土,将“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将欲取之,必先予之”“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致人而不致于人”等中国传统兵学思想运用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形成了以军事辩证法思想、人民战争思想、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等为主要内容的毛泽东军事思想,为中国革命战争取得胜利、人民军队发展壮大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武器和思想指导。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主席高度重视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军事文化,多次引用“不战而屈人之兵”“为将之道,当先治心”等中国传统兵学思想,提出“五个坚持”的军事观和方法论,使新时代国防和军队建设具有中华文化的独特理念和深厚底蕴。习主席指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我们的民族魂,活跃着我们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基因。”这启示我们,中华优秀传统军事文化是培育我军特有文化品格和精神优势的宝贵财富,是我军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不断发展壮大的文化支撑,也是新时代走好中国特色强军之路必须坚守的文化根脉。
提炼文化精髓
习主席指出:“如果不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来认识中国,就不可能理解古代中国,也不可能理解现代中国,更不可能理解未来中国。”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军事文化,必须置身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的历史长河,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军事文化宝库,提炼展示蕴含其中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
维护统一的价值追求。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便提出了天下“定于一”的政治主张,把谋求统一视为传统战争的重要目标。千百年来,求统一还是搞分裂被视为义与不义、德与非德、道与无道的基本分野。有利于统一的战争,就会受到人民的拥护和积极评价;那些倒行逆施搞分裂的,则受到人民的唾弃,最终被钉上历史的耻辱柱。这种维护统一的军事文化,深刻塑造了中华文明突出的统一性,并进而“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各民族文化融为一体、即使遭遇重大挫折也牢固凝聚,决定了国土不可分、国家不可乱、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断的共同信念,决定了国家统一永远是中国核心利益的核心,决定了一个坚强统一的国家是各族人民的命运所系”。
以武止戈的和平理念。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和平性,反映在对战争的基本态度和根本看法上,就是把缔造和平、维护秩序作为评判军事力量运用的重要原则,形成了以止战慎战为主要内容的军事文化。《论语》云:“子之所慎:齐,战,疾”,战争位居其一;《孙子兵法》主张“不战而屈人之兵”……古代思想家们慎战备战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从古知兵非好战”成为古往今来政治家普遍奉行的重要原则,坚持以武止戈,强调以追求和平为目的,而不是以杀戮灭绝为目的的战争价值观也成为中国军队始终不渝的坚定选择。
德法并用的治军思想。德法并用、德教为先是中国传统治国方略,也是重要的治军原则。早在《周易》中就有“师出以律,失律凶也”之说,诸葛亮进一步提出“有制之兵,无能之将,不可以败;无制之兵,有能之将,不可以胜”,成为中国古代兵家的普遍共识。在以“法”治军的基础上,中国古代兵家还极为强调“德”的重要作用。吴起为卒吮脓,战不旋踵;李广身先士卒,同食同饮;岳飞爱兵如子,亲为调药……“视卒如婴儿,故可与之赴深溪;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作为一支纪律严明的新型人民军队,尊干爱兵、兵兵友爱一直是我军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官兵一致的原则也成为我军始终保持强大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保证。
知兵谋胜的韬略智慧。中国古代兵家历来重视谋略,推崇“伐谋伐交”,主张“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古代兵家的军事谋略,集中体现为阴阳相生、奇正相变的辩证思维,强调“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主张以普遍联系、相互依存的观点来把握战争问题;强调“因机而立胜”,因敌、因地、因势而战,主张以发展变化的观点把握军事斗争;注重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主张积极创造条件克敌制胜,从而以少胜多、以弱胜强……中华优秀传统军事文化中这些不胜枚举的韬略智慧,为我军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提供了不竭的智慧源泉。
精忠报国的爱国情怀。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绵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爱国主义始终是激昂的主旋律,始终是激励我国各族人民自强不息的强大力量。从霍去病的“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到曹植的“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从岳飞的“收拾旧山河”到戚继光的“多是横戈马上行”……古往今来,爱国主义始终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已经深深融入中华儿女的血脉和灵魂,无数爱国将士以保家卫国为神圣职责,以为国尽忠为价值追求,用热血和生命熔铸成“精忠报国”的民族之魂。
担负文化使命
对历史最好的继承,就是创造新的历史。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把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军事文化作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内容和任务,不断推进中华优秀传统军事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强国强军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坚实文化支撑。
坚定文化自信。“兵者,以武为植,以文为种。武为表,文为里。”文化的力量,是一支军队重要的制胜力量。一个淡漠自身文化传统、缺乏文化自觉和自信的军队,不可能昂然屹立于世界军事之林。担负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就要坚定文化自信,一方面充分挖掘中华优秀传统军事文化厚重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精神标识,彰显独具特色的中国军事文化魅力;另一方面善用传统文化资源增强我军文化软实力,砥砺官兵精气神,为建设世界一流军队提供文化支撑和精神支持。
加强文化建设。一流军队不仅要有一流的武器装备来支撑,更要有一流的强军文化来塑造。中华优秀传统军事文化是我军的文化根脉,是强军实践深植的文化沃土。担负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就要坚持守正创新,一方面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军事文化中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等,不断激活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另一方面结合强军兴军伟大实践,深化理解并深入推进“两个结合”,培育既有历史底蕴又有时代内涵的强军文化,不断开辟新时代强军文化建设新境界。
推动文化交流。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中华优秀传统军事文化以其独特魅力自立于世界文化之林,成为具有强大感染力和广泛影响力的优秀军事文化。担负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就要秉持开放包容的态度,加强军事文化交流,一方面把“协和万邦、天下大同”“和衷共济、和合共生”等和平理念传播出去,以更加自信开放的姿态推动国际军事交流合作;另一方面在坚守先进军事文化阵地的同时,吸收借鉴世界有益军事文化,使强军文化展现新活力、释放新动能。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