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论修养是领导干部综合素质的核心”,“党员干部一定要加强理论学习、厚实理论功底,自觉用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观察新形势、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使各项工作朝着正确方向、按照客观规律推进”。山东省济南市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着力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干部、教育群众,凝心铸魂、指导实践,为“强新优富美高”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会建设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坚强思想保证。
聚焦主题主线,着力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向深入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入学习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前后贯通学、及时跟进学,运用党的科学理论优化思想方法,解决思想困惑,检视自身思想作风和精神状态,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使自己的思维方式和精神世界更好适应事业发展需要。
政治引领坚定理想信念。一是突出政治理论学习。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要学习内容,尤其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展以来,专门举办读书班,分四个专题深入学习研究,采取辅导报告、集中学习、观看视频、研讨交流等形式,聚焦专题学习内容,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深刻领会其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联系工作和思想实际进行学思践悟,切实做到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为各级党员干部开展好主题教育带好头、当表率。二是突出发展战略驱动。全面系统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践中积极探索、大胆创新,以实际行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从十届市委提出围绕打造“四个中心”、建设现代泉城,到十一届市委提出加快建设“大强美富通”现代化都市、谋划推动“东强、西兴、南美、北起、中优”城市发展新格局,再到十二届市委进一步明确“勇当排头兵,建设强省会”的思路目标和工作推进体系,提出建设“强新优富美高”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会重大战略安排,组织学习讨论、深入开展调研、着力在发展的延续性、稳定性和针对性、时代性上下功夫,针对新形势新任务及时优化发展战略,提出高质量发展具体措施。三是突出现实实际应用。注重在学习中紧密结合现实需要,不断提升业务工作的领导能力和专业水平。围绕做好防汛减灾工作开展集体学习,邀请有关专家专题辅导,着力强化风险意识和底线思维,着力加强应急指挥体系和应急能力建设,着力以专业化的万全准备坚决打赢防汛减灾硬仗,坚决守护好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深学细悟力促学有所获。对习近平总书记最新发表的重要讲话、作出的重要指示,及时组织学习、研究贯彻落实意见,确保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每一项要求部署落地见效。一是集体研讨提高学习深度。市级领导带头,把集体学习研讨作为主要学习形式,围绕学习主题认真自学、深入调研,在形成较成熟的思路想法后,组织开展交流研讨,谈体会、找问题、找差距,做到情况摸得准、对策定得准、落实抓得准,形成“会前深学习、会上有实效、会后抓落实”的学习链条。在集体研讨后,将研讨交流材料汇编为《学习文汇》,发市直各部门、各区县参考,真正做到学有所得、学有所用。二是专家辅导启迪学习思路。围绕黄河重大国家战略、新旧动能转换、生态文明建设等主题,结合城市发展的重大实践问题,通过举办培训班、报告会,邀请权威专家学者作专题辅导。每次辅导后安排讨论环节,针对辅导内容认真谈收获和打算,切实提升运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创新开展“打造先进制造业和数字经济标志性产业链群专题培训班”,推动在打造标志性产业链群、构建具有省会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上“走在前、开新局”。三是靶向调研找准症结出良方。坚持问题导向,市级领导牵头调研课题,在深度调研中加深对党的创新理论的理解,并将学习调研成果转化成攻坚克难、推动省会高质量发展的务实举措。首先是“沉下去”,大力开展“大学习、大调研、大改进”,深入查摆差距和不足,明确努力方向,强化工作措施。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召开“项目突破年”工作动员大会,印发《济南市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明确了十大领域第一批1301个重点项目,总投资超过2.4万亿元,有力推动了高质量发展。其次是“走出去”,赴海外友好城市,对接合作项目、举办推介会,取得一系列合作成果。对标国内先进城市,赴北上广深杭等地考察调研,交流借鉴高质量发展的经验和做法。再次是“请进来”,邀请国内外高端智力来济“把脉”,贡献智慧良方。召开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要讲话精神座谈会、济南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工作推进会,来自中央部委和知名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为济南市出谋划策,各有关单位认真听取和吸收有价值的意见建议,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有力引领保障了黄河重大国家战略任务有效落实。
广泛宣讲推动全面覆盖。一是开设领导干部讲坛,市级领导同志带头,领导干部定期为党校培训学员讲党课、作形势报告。二是开展面对面宣讲,各级领导干部结合工作实际,深入街道、社区,向广大基层党员干部群众宣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惠民政策,与党员群众开展深入的座谈交流,围绕干部群众关心的问题开展互动交流。三是推出全媒体理论节目《学习吧!青年》,组织“学习吧,青年”沿黄九省(区)省会城市青年阅读马拉松暨泉城年轻干部阅读马拉松挑战赛,通过富有亲和力、感召力的表现形式和传播形式,在青年群体中生动鲜活地宣传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让理论“接地气”、让思想“放光华”。四是连续举办11届“中国梦·新时代”百姓宣讲大赛,巧妙地捕捉身边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闪光点,挖掘出党的创新理论蕴含的大众情感、共同追求,从而激发受众的代入感、同理心。
坚持品牌引领,不断开创理论武装工作新局面
学习平台是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阵地,是加强理论武装的重要载体,是干事创业的理论宝库、强魄铸魂的精神家园。济南市聚合多方资源,综合运用融媒体传播手段,精心打造了“理响泉城”理论平台,努力建设新时代理论工作的“强阵地”,使之成为创新活动“策源地”、优质作品“丰产地”、专家人才“聚集地”、理论转化“试炼地”,不断提升党的创新理论的传播力、引导力和渗透力。
集聚理论学习资源。平台聚合各级各部门理论学习资源,群策群力、齐抓共管,确保平台站得高、立得正,通“天线”、接“地气”。平台坚持凝聚高端智力资源,荟萃国内各领域专家学者,“理响泉城”智库则广泛吸纳省内外有重要参考价值的研究成果,有效融入理论武装工作各环节,为平台发展提供强有力智力保障。平台着力深化共建的理念,重新定义“理论宣传”,同时将理论学习、理论研究、理论宣传、理论转化“四部曲”变成一套“连贯动作”。
打造多级联动学习体系。以“理响泉城”总品牌为统领,进一步整合理论宣传资源,构建起市、区县、乡镇(街道)一体联动的品牌矩阵,催生了“理响满槐”“理响大篷车”“启明星大讲堂”等一系列富于地方特色的理论学习品牌。整合区县理论研究宣传机构,建强基层理论工作队伍,与“理响泉城”理论平台实现“强对接”,一方面及时把“理响泉城”市级平台的理论学习产品通过区县推送到广大市民终端,另一方面及时把基层的鲜活学习事例、先进做法反馈到市级平台加以提炼推广,真正实现理论一贯到底、案例直通平台。
构筑融媒体学习阵地。坚持“理论当家”,以平台集束之力,构建报纸、电视、刊物、网站、客户端等多维一体的“4+N”融媒体传播矩阵,进行全媒全时、全域全网传播。近年来,在充分发挥《济南日报》理论版、《泉城论坛》杂志等传统媒体作用的同时,坚持“线上+线下”多渠道发力,全面用好融媒体技术,创新推出“理响泉城云学堂”“理响快讲”短视频等多种形式的理论产品,通过“理响泉城”微信公众号、视频号以及“新黄河”“爱济南”等客户端的“理响泉城”栏目广泛传播,让理论学习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扬正气、聚能量。
坚持知行合一,着力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改革发展的强大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注重在实践中学真知、悟真谛,加强磨练、增长本领。济南市坚持在学习中突出实践导向,紧紧围绕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新气象新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重大国家战略加快落地见效。深入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强化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中的示范引领作用,完善与沿黄城市生态环境共治、基础设施共建、资源要素共享等协作机制,带动沿黄地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提升、防洪减灾能力不断增强、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持续提升,奋力在山东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中当引领作示范。制定《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发展规划(2021—2035年)》,为起步区发展制定了路线图;印发《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十四五”产业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细化“6+4+2”的产业主攻方向;出台济南起步区人才支持政策“20条”,助力构建一流人才生态圈,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建设正加速起势。
发展内生动力充分释放。大力实施“十大改革创新行动”,高标准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任务。扎实开展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十大专项行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启动实施现代农业特色产业集群提质,深入开展招商引资“九大行动”,改革热度指数保持全国前列。大幅提升对外开放能级,自贸试验区累计新设企业4.7万余家,19项首创性成果在全国复制推广。启动济南市骨干民营企业攀登行动计划(2023—2025年),着手建立民营企业培育库,细化培育措施,聚合资源要素,实施精准帮扶、重点培育。高水平举办承办中国企业论坛、中国算力大会、世界先进制造业大会、中国国际文化旅游博览会、跨国公司高层对话会等全国性、国际性重大活动,世界首个电磁推进地面超高速试验设施“电磁橇”在济南成功运行,全国第一张量子治霾监测网在济南初步成型,济南已经成为一座充满活力、善于创新的现代化城市。
民生保障水平稳步提升。紧紧抓住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采取更多惠民生、解民忧、暖民心举措,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市民,推动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不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实施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计划,义务教育“双减”政策全面落实,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建设加快推进,四级医保服务体系全面建成,养老、医疗、工伤、失业保险基本实现法定人群全覆盖。各类养老服务设施、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老旧片区改造、体育公园建设、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等民生工作取得圆满成效,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