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教师进车间,产线入校园
来自南昌高新区的产教融合新探索
新华每日电讯记者 孙广见
暑假期间,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的30多名教师有了新任务:走进江西美晨通讯有限公司生产线,向车间里的师傅们“拜师学技”,在1个多月的实践中,掌握企业生产情况,学习产线专业技能。
“之所以安排这样的课程,是为新学期的产教融合课程做好准备。”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教研室主任卢威说。
在推进职业教育与产业人才培养融合过程中,“学校教的企业用不上,企业需要的学校不会教”等问题一直是难题。为破解“合而不融”难题,南昌高新区把教师请进车间生产一线,把生产线“搬”进学校,把教什么内容、怎么教的主动权,交给教师与企业共同决定。
去年8月,南昌市光电产业产教联合体在南昌高新区揭牌成立,全市125家企业、28所大中专院校、107家科研机构纳入产教联合体,建立起2600余人的企业教师库,构建校企协同育人、人才定向培养、平台资源共享发展模式。
依托光电产业产教联合体,今年5月,南昌高新区牵头成立南昌市光电产业产教融合中心(以下简称光电融合中心),打通“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通道,深入推进校企共建的“校中厂”“厂中校”人才培养模式。
今年3月,江西美晨通讯有限公司将一条手机组装测试生产线搬进了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产教融合中心,学生在学习完理论课后进行实操,推进“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
“一条产线有20多台设备,每位学生都必须熟练掌握全部设备的使用功能和技巧。”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产教融合中心主任周学军介绍,这样的“校中厂”模式让学生提前掌握设备实操技能、企业管理要素等,更早适应企业专业技术及管理岗位。
在华勤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墙面上展出培训教材清单和课程安排。“5why分析法1.5课时”“新机种承接流程介绍1课时”“测试设备维护保养8课时”……30余门企业课程列表一目了然;“光刻机技术原理发展趋势与应用行业”“晶粒分选机技术原理发展趋势与应用行业”等校企共编的37本教材成为学员培训的“宝典”。
“实训课程按企业需求定制,每一岗位上的学员都可以学习多门类课程。”南昌高新区就业创业服务中心主任周小平说,光电融合中心不仅要培训企业普通员工,还要培养一线管理人员及工程师等。
杨庆华是江西制造职业技术学院“订单班”的一名学员,入职江西美晨通讯后,他成为SMT事业部生产技术三部的储备技术员,凭借扎实的技术功底,今年4月,他晋升为PE技术员,负责产线的一些重要工作。
“师生从理论课到实战课,既能增长见识,也能强化技能认知。对于学校来说,既要引进来,也要走出去,只有找准双方共赢点,才能让产教融合更深入、更密切。”卢威表示。
“‘校中厂’‘厂中校’的发展模式有效解决了‘学校一头热,企业一头冷,学生一头雾水’的难题。”周学军说,在这一模式下,学生毕业即可对口就业,顺利完成从学校走向社会的角色转换,这正是发展职业教育的目的和未来发展方向。
责任编辑:黄岚
举报电话:0792-2781222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