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西网/九江头条客户端讯 “张书记,你好!由于疫情,我去年在广州上班的厂今年不开工了,现在无事可做,我夫妻两个想到县城工业园找份工作,你能帮我联系一下吗?”贫困户罗来金问道。“好的,我马上帮你打听下春讯电子招不招人,如果不行,下午我再到工业园去帮你看看。”这便是我的日常工作生活,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急民之所急、解民之所忧、办民之所需、干民之所盼,在武宁县石门楼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与田铺村两委一起带领困难群众脱贫致富,共奔小康生活,只争朝夕,不负韶华。
沉下身子苦练功
我原是武宁县石门楼镇镇政府的一名干部,2019年4月,县组织部选派我到田铺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刚接到任务时,我内心压力很大,生怕自己做不好,辜负了组织的重托和群众的期盼。可作为党员,群众但有所呼,组织但有所任,我就得全力以赴,把身子沉到基层,为民解忧纾困,当好困难群众脱贫路上的主心骨和引路人。
田铺村地处九岭山腹地,共422户1674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64户219人。该村既无便利的交通,又无像样的村集体产业,是典型的传统农业村。村子的现状如何改变?怎样才能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便成为了我日思夜想的心结。
为了尽快掌握全村情况制定帮扶计划,我第一时间投入工作,与村两委成员一起进行走访调研,从田间地头到群众家中,从九岭山腰到田铺里自然村,家家户户、角角落落,一个不漏。经过一段时间的高强度访贫,我对64户困难群众的情况、困难和问题都如数家珍。因为我深知,只有一次次俯身“沉下去”,找准症结所在,才能因户制宜,精准施策,把“两不愁三保障”做实、做细、做精。
不忘初心加油干
驻村一年多来,我时刻将困难群众冷暖放在心头,在工作生活中当先锋、作表率,当榜样、作奉献,当标杆、作示范,不负组织重托,至今也已记不起帮助困难群众解决了多少烦心事。
“张书记,今年挖的竹笋卖不出去,眼看就要干掉了,这可怎么办?”今年4月,田铺村贫困户吴木林红着眼对我说。由于夫妻俩身体不好,儿子又长期在外务工不归,吴木林老俩口常常靠挖竹笋贴补家用,但受疫情影响,今年竹笋滞销,这可急坏了他们。“木林叔,不要急,我帮你想办法。现在疫情防控级别降了,县城很多小区开放了,我帮你拉到县城去试试。”为了解决他们的燃眉之急,我毅然将竹笋拉到鸿泰小区门口,竖起“石门楼镇田铺村九岭山竹笋”的纸牌进行售卖,短短半天,便一售而空,为吴木林获利1500多元。随后,为了进一步拓展长期销售渠道,我又与县城阳光超市进行协商,让其统一采购我村采挖的竹笋,以解吴木林夫妻的后顾之忧。
“当初,我的竹笋一直卖不出去,真是愁死我了,幸亏有张书记帮忙,才解决了我的大难题,你真是个大好人。”现在吴木林一见到我,都会提起卖笋的事。而我,每每看到他们开心的笑容,作为党员的“初心”,便愈加坚定。
闯出路子奔小康
胡友明,男,田铺村村民,由于膝下无子,身体残疾,加之年纪较大又无房,所以只能到处借住,而与胡友明遭遇相同的,全村还有7户。在走访了解到相关情况后,我与村两委积极协商,主动申报,经过多次实地测量查看,最后决定在六组建设集中安置点,安置困难群众6户,然后通过危房改造重建安置困难群众1户,安排易地搬迁至武安锦城解决住房1户,并在年底全部实现入住。“张书记,感谢党和政府以及你们,让我也有了自己的新房,以后再也不用到处借房住了。”每次在村里见到我,胡友明总要主动上前与我攀谈几句。截止2019年年底,田铺村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64户219人都已彻底解决“两不愁三保障”,这也让我的心结解开了一半。
带领困难群众脱贫致富,关键要让贫困劳动力端稳就业“饭碗”。一方面,针对自身造血能力不足的问题,我村结合当地自然环境优势,在九岭山腰选址打造了100亩红茶基地,通过全体贫困户入股,优先用工分红的机制,不断做大做强村集体经济;另一方面,为解决剩余劳动力的就业去向,在石门楼镇党委政府的帮助下,我及村两委与县工业园用工企业取得联系,先后多次组织贫困劳动力参加临时招聘会,让每一个有就业意愿的困难群众都能和企业实现无缝对接,找到满意的工作。
“以前找工作老是找不到,不是条件不符合就是距离太远不方便。现在好了,各种企业招工信息应有尽有,我也找到了满意的工作,既方便,收入又可观。”54岁的搬迁户邹志平开心地说道。听到他们满意的答复,我的心结也彻底打开了。
常言道:扶贫需要久久为功,持续发力。驻村的一年多来,在武宁县石门楼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关心下,大家同心同德,共同努力,使得田铺村的天更蓝了、路更顺了、水更绿了、房更新了,困难群众的生活也更红火了,村内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更是得到明显改善,脱贫攻坚的成功实践在田铺村不断得到完美诠释和体现。
在接下的日子里,我和田铺村两委将紧紧团结在石门楼镇党委政府周围,继续前行,不断进取,让幸福之花绽放在九岭山腰,愿流年不负,愿岁月可期。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