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的回响⑳|女红军“石城婆婆”:守护战友忠魂二十余载

江西南部,于都河畔,水波荡漾,岁月悠悠。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从这里集结出发,踏上了二万五千里长征路。8.6万余中央红军主力,在于都人民的支持下,静悄悄地完成了一场规模宏大、彪炳史册的战略大转移。从此,中国革命揭开了崭新的一页。

平均每300米就有一名红军牺牲。这条长征路,浸染着烈士们的鲜血,写满了可歌可泣的故事。任时光荏苒,经久不衰、荡气回肠。

今年,是中央红军长征出发90周年。江西新闻客户端推出《90年的回响》专栏,刊发记者深入于都采访的长征故事,在重温历史中,追忆那段峥嵘岁月,感悟长征精神,探寻老区人民坚守初心,薪火相传,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长征中,谱写新时代荣光的生动实践。

伟大长征精神,必将永远激励着我们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古有花木兰替父去从军,今有娘子军扛枪为人民。”革命年代,苏区娘子军巾帼不让须眉,克服重重困难,与战友并肩作战、密切配合。她们,是绽放在枪林弹雨中的铿锵玫瑰。

记者一行来到于都县祁禄山镇,挖掘一位石城女红军的革命故事,探寻她二十余载的坚韧守护。

“我的奶奶,是上过战场的女英雄!”奶奶温上秀已去世多年,但是每每说起奶奶的故事,钟太阳始终难掩内心的激动。

1930年,在一次扩红活动中,年仅13岁的石城人温上秀怀着满腔的革命热情,报名成为了一名红军卫生员。这位出身平凡却心怀伟大抱负的女性,在那个动荡的年代,毅然投身于革命的洪流,跟随红军队伍一路转战。

1935年初,温上秀随队伍到达登贤县畚岭山区(现于都县祁禄山境内),他们与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战斗。战斗结束后,大部队离开祁禄山继续行军,部分伤重的红军隐蔽起来继续治疗。当时,红军在当地乌石坑的一个废弃工棚里设了伤病员临时救治点,温上秀等6名女红军被派到那里救治伤员。

▲祁禄山镇登贤广场。摄影丨全媒体记者胡宇浓

温上秀和战友不辞辛劳,精心护理着伤病员,她们与30多个伤病员结下了深厚的战友情。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当救护工作进行到第28天时,由于当地叛徒的告密,敌人连夜潜入包围救治点,把伤病员和6名女红军全部抓住。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和严刑拷打,大家被打得遍体鳞伤,却誓死不交代部队的情况,敌人一气之下将30多个伤病员全部杀害,把6名女红军护士关押了起来。

“奶奶说,她这辈子都忘不了当时的情景,眼睁睁看着毫无还击之力的战友被屠杀。”钟太阳不敢想象亲眼所见时奶奶是怎样悲痛欲绝。

被关押了几天后,温上秀被一个叫钟万仁的乡绅花了6块银元从敌人那买下,与烧木炭为生的钟良仁结成夫妻。后来,温上秀独自搬到了乌石坑,在那个让她永生难忘的地方与战友“为伴”,开始了漫长而孤独的坚守。直至生活不能自理,她才搬回了儿子家。

“哥哥老弟,回来吃饭吧,我想你们了……”二十余年,每月的初一、十五,温上秀总会按当地的祭拜风俗,点上几炷香,朝乌石坑战友牺牲的方向高高举起。每逢清明节、中元节,她总会摸索着走进乌石坑,祭奠她的战友们。

她说:“我的战友在这里牺牲了,我要守着他们。”

1981年,组织上重新核定温上秀的情况后,她享受了失散红军的待遇。2003年,被村里人称为“石城婆婆”的温上秀去世了,她的娘家到底在石城县的何处,至今无人知晓……

“不管你身在何处,要记住我们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小时候,钟太阳并不明白奶奶这句教诲背后的意义,如今他想多听一些奶奶的故事,却没有了机会。

在红军长征队伍中,数以千计的女红军不畏艰险参加了生与死的考验。她们与敌人殊死抗争,用女性特有的坚韧,为中国革命的胜利注入强大的“她力量”!

责任编辑:黄岚

举报电话:0792-2781222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