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悟践行“四下基层”的为民初心

“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宁德工作期间大力倡导并率先垂范的工作方法和工作制度。35年过去了,“四下基层”历久弥新,在全国落地见效、薪火相传。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刻感悟“四下基层”的为民之道,要在“下”的过程中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每一“下”都要用心用力,更要有为有效,以实实在在的成效推动第二批主题教育走深走实、见行见效。

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从“高大上”到“接地气”,让党的声音深入人心。广大党员干部在下基层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时,要结合受众和实地场景选择适合的宣讲方式,避免出现“照着稿子念”“自说自话”的情况。要了解基层群众的关注点,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表现方式,把书本上的政治术语转化为老百姓听得懂、记得住的“方言土话”,切实强化宣传效果。要以基层群众工作中的某一个点为切入口,把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同乡村治理、产业发展、乡村振兴、民生工程等工作结合起来,创新宣传方式,让理论学习根植于民、见行见效。

调查研究下基层,从“闭门造车”到“躬身基层”,要找准“小切口”解决真问题。广大党员干部要把为民情怀贯彻调查研究全过程,带着问题去调研,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多听多看广交流,要在调研中发现真问题、制定真措施、确保出实效,不能搞作秀式调研、盆景式调研、蜻蜓点水式调研,更不能搞弄虚作假、拿来主义式调研。既要做好深入实际调查分析的“前半篇文章”,也要做好调研成果转化运用的“后半篇文章”,确保每次调研出实效。

信访接待下基层,从“畏惧退缩”到“主动接访”,发扬好新时代“枫桥经验”。信访工作是送上门来的群众工作,是走好群众路线的一种科学高效的方法。少数党员干部不敢接待信访群众,甚至躲着信访群众,其根源就是自身底气不足,主要表现为对党和国家的相关政策、法规没有吃透,对自身的业务不熟练,才导致群众咨询的问题“一问三不知”,久而久之,心里就产生畏惧心理。要想做好信访接待工作,要变被动接访为主动下访,带着责任带着政策带着方法下基层,在实践中为民解难题,成为化解矛盾纠纷的一把好手。

现场办公下基层,从“会场”到“现场”,在面对面交流中为民办实事。虽然通讯技术的进步显著提高了办公协作的效率,但是群众工作还是得多走到群众身边去,在与群众面对面的交流中增进感情、解决问题。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基层乡镇干部,更要经常上门入户察实情。要坚守为民服务的初心,真正把老百姓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多一份责任、少一些推诿,及时记录下群众的诉求和意见,能现场解决的立即办理,不能马上处理的要发扬“钉钉子”精神,千方百计抓落实,做好及时反馈和解释工作,要让群众感受到党委政府一心为民的真心和广大党员干部实干担当的决心。

“四下基层”是一套科学系统的工作方法和工作制度,其核心思想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主要形式是“下”基层,最终成效是为民办实事。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刻领悟、积极践行,在“下”的过程中宣传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下”的过程中掌握基层真实情况、如实反映群众真实诉求、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张淑青)

责任编辑:黄岚

举报电话:0792-2781222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