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强基层打基础不仅是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重要经验,也是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关键支撑。党的二十大立足“夯实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基层基础”,强调围绕“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树立“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推进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为新发展阶段加快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明确了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
充分认识推进基层治理对于实现共同富裕的重大意义。基层连着千家万户,关乎民生福祉,关乎党与群众的血肉联系。作为国家治理的“神经末梢”,基层治理直接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要求新期待。面向新征程,推进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为目标的基层治理现代化,不仅体现我们党的初心使命,而且也是适应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立足新阶段,我国社会结构、经济结构、利益结构、消费结构正在发生深刻而复杂的变化,并对城乡居民的社会观念、社会心理、社会行为方式产生直接影响,我国发展进入到各类矛盾和风险易发期,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因素明显增多。加强和创新基层治理,将矛盾和纠纷化解在基层,是夯实党长期执政根基的必然要求。围绕新目标,我国基层治理的理念思路、体制机制、方法手段不断创新发展,基层治理体系不断完善,基层治理能力不断增强。
深刻理解基层治理与共同富裕的内在联系。基层治理与共同富裕之间既存在相同属性,又各有侧重,存在差异属性。加强基层治理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基础和保障;实现共同富裕为加强基层治理明确了目标和方向。一方面,基层治理与共同富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都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强基层治理与实现共同富裕都是国家治理的重大目标,加强基层治理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基础性制度保障;实现共同富裕为加强基层治理明确了目标和方向。另一方面,实现共同富裕是关系党和国家发展全局的系统性工程,是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标志性指标,涵盖的范围更广,加强基层治理只是其中的关键目标之一,必须将加强基层治理与推动高质量发展有机结合,坚持在发展中治理、在治理中发展。
全面把握以共同富裕为目标的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实践方向。一是认识基层治理的特殊性。在我国,基层既包括基层社会,也包括基层政府。基层治理的最突出特点在于直接面对群众,事务琐碎繁杂,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心,是国家治理效能最先也是最直接的体现。新形势下,城乡基层成为国家治理的主战场,承担越来越繁重的国家治理任务。二是把握基层治理的新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深入群众、深入基层,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为此,必须做到“三个坚持”,即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共建共治共享;实现“三个转变”,即实现从管理向治理转变、从维稳向维权转变、从控制向服务转变;处理好“三对关系”,即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活力与秩序的关系、治理与认同的关系。三是提升基层治理的硬本领。首先要立足“本土性”,利用好本土资源、本土优势、本土特色。要避免脱离当地文化历史、资源条件、社会制度、发展实际不加区分地对基层治理模式生搬硬套的做法。同时立足“时代性”,突出基层治理的现实特征和时代要求,不断地用发展的眼光来解决基层社会发展中遇到的新矛盾新问题。其次要强化党建引领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机制创新。要以构建“大党建”格局为目标,夯实“三治”结合的政治、组织和社会基础。要以构建“大治理”格局为目标,完善党建引领下“三治”结合的制度体系。要以打造“共同体”格局为目标,凝聚党建引领“三治”结合的强大合力。最后要以共同富裕为导向,增强基层治理能力。围绕推动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加快补齐基层治理短板弱项,以高效能治理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提高乡镇(街道)和城乡社区精准化、精细化的治理和服务能力。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