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来时路 奋进新征程|产业带动,破解治理难题

原标题:

江西省九江市武宁县罗坪镇长水村:

产业带动,破解治理难题

光明日报记者 胡晓军 李玉兰 王洋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中国式现代化·走进乡村看振兴】

阳光穿过树梢,将斑驳的光影洒在林间,地上布满了亭亭玉立、裙裾飘飘的“雪裙仙子”竹荪。一大早,卢少玲便与同伴们一起采摘竹荪。她将竹荪齐根轻轻割下,放在桶中,不大一会儿,就采了满满一桶。“在树林里采竹荪,既轻松,又凉快,一天能赚100多块钱。”卢少玲说。

▲长水村蜜蜂养殖大户在查看蜂箱。游泳摄/光明图片

卢少玲是江西省九江市武宁县罗坪镇长水村的一位妇女小组长,也是一个热心公共事务的人,组织广场舞、太极拳这些活动,总少不了她的身影。她脸上的笑容,就是长水村和美生活最直观的体现。

青山苍苍,林海莽莽,一条沥青旅游公路绕山盘旋,一弯碧水流淌在山脚下,数不尽的红豆杉在山水之间摇曳生姿。长水村利用得天独厚的森林资源发展生态旅游业,现在已经是江西省有名的“旅游明星村”,还是“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在村民们看来,保护好生态环境至关重要。

“以前,路边就是垃圾池,村民对路面干净程度要求也没那么高。现在不同了,我开着清扫车,带着扫把和铲子,把路面收拾得干干净净,连掉落的石头、树枝等也不放过。下雨天,如果有人打电话说路上有落石,我就骑着电动车去处理一下。”村民翁盛林说。

长水村有三条主要道路,翁盛林去时扫一侧,回来时扫另一侧,每条路都得三个多小时。除了清扫道路,作为村里九个管护员之一,翁盛林还要关注防火、生态保护、交通、邻里纠纷,发现问题,报到村里及时处理。

▲长水村一角。蒋德先摄/光明图片

管护员、河长、林长、妇女小组长、网格长、网格员……长水村的治理分工其实非常细致。因为这不仅关系到村里的发展大业,也关系到村民们的宁静和美生活。

“这样和和美美的生活可不是凭空出现的,乡村治理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儿。”长水村原党总支书记肖光成说,原来矛盾可不少,比如,有两家的山场和田地紧挨着,山场的毛竹“自由发挥”长到隔壁的田里了,这些毛竹的归属就成了矛盾,村里请来县农林部门的同志现场调解,才解决了问题。

2015年,长水村开始整治村容村貌。过去,村民乱搭棚子,不圈养鸡鸭,村干部每家每户做工作,才得以整治一新。2020年,村里建设垃圾、污水处理系统……在这个过程中,党员干部遇事商议、处事公正,群众信服,形成了良性循环。

这些年,长水村党总支坚持以党建和服务深度融合为导向,着力构筑起联动共治的“党建+治理”格局。全村67名党员,党总支下设一个行政党支部和一个特色种养联合党支部,大力推行基层党员“设岗定责作贡献”行动,推动退休老党员和没有在村里任职的基层党员常态化为群众解决急难愁盼“关键小事”……

此外,为强化村级管理和村民自治,长水村加强村级各项事务公开和监管,建立起完善的村规民约,定期组织村民开展民主议事,建立起矛盾纠纷调解委员会,还在村里选配了60名网格员。

“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有着45年党龄的卢位国就是一名网格员,在村里很有威信,他坚信“只要大家齐心合力,没有办不好的事”。“大家要有集体观念。如果大家都觉得不关自己的事,那村里的事情谁管呢?”卢位国说。

长水村创新实施“林长制”“河长制”,推行农村人居环境治理长效管护模式,通过“护绿、增绿、用绿”,实现了“山更青、权更活、民更富”的发展目标。

“其实最关键的还是产业发展,带动群众增收致富。”长水村党总支书记卢咸锋说。旅游业、红豆杉种植培育、菌类种植、高山野茶、蜂蜜等产业蓬勃发展,村里的就业岗位也增加了,村民的收入不断提高。

“村里有了钱,一些公益事业就可以做了,群众的满意度自然就上去了。”卢咸锋说。

“现在,许多治理方面的问题迎刃而解。比如,未经批准不允许随便砍伐林木,也根本不会有人抱有侥幸心理,大家都明白,必须要保护好生态环境。随着经济条件越来越好,大家追求有品质的生活,加上移风易俗等政策宣传,乡风更加文明了。邻里之间如果产生矛盾,也能心平气和地解决。”卢咸锋说。

长水村最近几年尤其“火”,旅游设施、新潮时尚的民宿多了,村里还打造了一辆林间悬空旅游小火车,下面就是菌菇产业园,全村人生活在这样的度假景区中,对未来充满信心。

不过,卢咸锋还是不敢掉以轻心。“现在,村里的毛竹价格不够高,蜂蜜品质虽好但还没形成品牌优势。”卢咸锋说,一些农业项目见效慢,是需要长期投入的,应一点点尝试、推进,带动村民积极参与,让村民能够从中赚到钱、尝到甜头。

责任编辑:黄岚

举报电话:0792-2781222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